陽春麵,一個在台灣街頭巷尾很常看到的一種飲食類型,對我來說,陽春麵卻好像是一種百吃不厭的偏好
或許是成長環境的關係吧!
小時候我阿母都是很勤勞的準備三餐,或許是因為自己做飯比較省錢,或許是現煮的比較有營養,總之,小時候可以外食的機會少之又少,有時候甚至會羨慕別的同學有外送便當可以吃
國小固定有幾天只上半天課,我印象中,有時候阿母會在接我下課以後到菜市場去,雖然是中午時分,但是還有幾攤菜販、肉販還沒收攤,這時候往往也可以有一些清倉大拍賣的折扣,而我們在逛完菜市場以後,都會到一家位於菜市場內的陽春麵攤吃中餐
麵攤的老闆娘是一位年約六十歲左右的歐巴桑,煮麵的動作很俐落,湯頭極佳,更別說香噴噴的肉燥讓人口水直流,不過,粗口似乎是她唯一的講話型態,常常聽到她對著老公、隔壁的攤販破口大罵,我小小的心靈感覺到...不解...
但是那位歐巴桑對我蠻好的,除了會關心一下近況之外,每次看到我們光顧,都會自動的去隔壁肉攤多切一點豬肝來下麵(我猜應該是要多加摳摳的吧...這個有空在來跟我老母求證一下...),豬肝以現在的醫學觀點來說好像對健康不是很好,但是在老人家的觀念裡面,豬肝就是補身的最好食材
我總記得每個午後,一大碗熱騰騰的豬肝陽春麵,肉燥香味撲鼻而來,大骨熬製的湯頭說不出的甘甜鮮美,軟綿綿的豬肝,有彈性的麵條,即使只是一碗不起眼的陽春麵,卻讓小小年紀的我有種大大的滿足,那不是五星級料理,但在那個不富裕的年代,卻比得上享受滿桌魚翅鮑魚的幸福
人,不斷的成長,在忙碌而複雜的過程中,這個味道,漸漸的被遺忘在那個角落
當有一天我想要再回頭去尋找那個滋味,卻發現人去樓空事事休,原本的麵攤早已消失不見,菜市場縱然繼續營業,但是攤販們早已不是同一批人,走在一樣髒亂的菜市場通道,我卻再也找不到那個通往回憶的長廊
但陽春麵依舊存在我的心裡,在不知如何抉擇餐點時,陽春麵往往都是我心中浮現的第一選擇,我熱中於搜尋美味的陽春麵,簡單的料理,卻不是人人都可以煮出一樣層次豐富的滋味,而每每品嚐到類似的口感,我想起的永遠是那個午後,阿母與我,還有粗口歐巴桑的幸福午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