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不是我寫的,我沒看過黃金甲,我暫時沒有進電影院看的打算,原因無他,除了李安、吳宇森以外,根據過往的經驗,即使我們講的是同一種語言,我還是看不大懂中國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,一部看完可能會完全搞不清楚內容的電影,實在很難說服自己買下那一張電影票。
就像前面提到的,我沒看過,所以我不評論,不過今天在網路新聞上看到這則報導後,我個人是認為這位記者的影評似乎寫太過火了點,就算是非常專業的影評也很少會直接、完全否定一部電影的價值,看不懂的,不代表它真的一文不值,黃金甲就算內容真的華而不實,好歹還有熱鬧可以看,尤其是以記者的身份發表公開的新聞,這樣嚴厲的批判似乎稍嫌不妥。
不過我喜歡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[Curse of Golden flower],個人認為英文片名取得比中文好,以黃金花來象徵帝王之家,黃金花的詛咒來解釋這部電影的內容真是入木三分,最是無情帝王家,生為皇族,雖然物質生活富裕、身份尊貴,但是父子、兄弟間爭權奪利、勾心鬥角的詛咒卻是如影隨形、揮之不去,想要享受最平凡的天倫之樂幾乎是最奢侈的祈求。
YAHOO電影討論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61223/4/8db8.html
更新日期:2006/12/24 04:09 記者: 王志成
「天下萬物,朕賜給你的,才是你的,朕沒給的,你不能搶」;皇帝這樣告誡他那不聽話、被放逐戌邊3年的二兒子。在君權時代,「王位」是一切權力的來源,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,誠然可以為所欲為,讓環繞他的人人喪膽,卻也不能不提防,從外敵、權臣到血親,隨時有人想篡位。
繼「夜宴」之後,在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裡,大陸導演又一次結合他們的文革經驗,想像在古代宮廷裡的鬥爭可以有多殘忍。時間都選在五代十國,「夜宴」刻意低調壓抑,用黑色宮殿建築來凸顯紅色的血腥;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反其道而行,像個暴發戶似的,用七彩琉璃的透明度和簾幕,架構出永遠有人在窺伺的空間層次感,也用於彰顯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的主題。
那些罵這類電影藝術指導造作的人,不是不懂就是矯情,影史上哪一部電影的視覺,不是靠人工精心設計去刻意營造出來的?「無極」是個災難,「夜宴」和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則都有達到用視覺說故事的優點。
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是一個極度簡化的宮廷政變故事,要政變當然必須勾結軍事將領、和朝中不滿異議份子;但是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,不停的問自己:這個國家是怎麼回事?有宮廷沒朝廷、有軍隊沒人民?皇后一個人搞政變,竟不停跟每個人預告:「重陽夜宴後就會真相大白」,智商有什麼問題?連太醫跟女兒都知道宮中繡了一萬朵菊花不尋常,那個會處心積慮長期對老婆下毒的皇帝,竟然不知道?還有那個帶領叛軍的大將軍,竟然連對方佈置了數萬大軍包圍自己都沒察覺,那皇城那麼小又封閉,幾萬大軍加巨大無比的防禦工事是可以「悄悄」布置的嗎?更別提軍事政變才一結束,簡直像舞台劇換場景般,所有人就若無其事井然有序湧上來,又唱歌又放煙火?
為了凸顯宮廷鬥爭的荒淫、殘暴、無人性,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把劇情推到一個極致:母子(名份上的)亂倫、兄妹(血統上的)亂倫、夫妻兄弟父子相殘,下毒、暗殺、自殺、打死不一而足,誇張的像黑色幽默,比較起來,「夜宴」除了對白不中不西、不古不今、不倫不類之外,對政治鬥爭的刻劃,比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細膩有層次得多。
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是一部「過與不及」的電影,從藝術指導、故事、到主要演員的表演,都有嚴重的不均衡問題,鞏俐一下要演餓虎撲羊的慾婦、轉個身就要當慈母,周杰倫在前半段嫩得面無表情,張藝謀自信滿滿,卻拍到失控還不自覺。他最好還是回去繼續改編反映當代社會問題的短篇小說,會比創作這些無厘頭的古裝鉅片有意義。
片名:滿城盡帶黃金甲
導演:張藝謀
演員:周潤發、鞏俐、周杰倫
發行:博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