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記憶中的北門,是個很安靜的小鎮

 

海風強勁,空氣中帶著鹹味,太陽,很曬,很熱,每次經過,我都覺得好累,好累…

 

因為在我的腦海裡印下深刻感受到的北門,都是騎著單車長征時,所以逆風的挑戰,驕陽的曝曬,是我對這個地方的記憶

 

一個假日又到這個地方走走…

 

 

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已經是遊人如織,耳聞過這裡平地而起的什麼水晶教堂,婚紗照專屬的裝置藝術,但真的看到如此洶湧的人潮,還是十分驚訝,當年那個平靜的小鎮,似乎已消失無蹤

 

等到我下車一看,從肺腑中迸出的想法是,無奈

 

偌大廣場上散落著戀愛氛圍,人們開心的倚著各式各樣擺飾不停的拍照,因為缺乏完善行進路線,眾人任意的踩踏,原本該綠草如茵的草地卻已經枯黃殆盡露出黃泥地,而沒有綠草覆蓋的土地,風沙漫漫,一片荒涼,只不過,土地無聲的悲鳴被遊人的歡笑聲掩蓋

 

 

沒什麼特別想拍照的動力,畢竟鏡頭望出去都是萬頭鑽動,拍這樣的照片,似乎也十分無趣,而錢來也雜貨店也失去本色,當年單車長征時歇腿的長椅不見了,瓦斯桶搬到不同的地方,只剩下牆上的貝殼還見證著過去,逛了一圈,沒什麼想買的,默默的退出人潮,連快門也懶得按

 

倒是還有各地方令人感動,烏腳病紀念園區

 

藥局裡還擺著陳舊的藥瓶,開刀房裡簡陋的病床上大剌剌放著截肢的標本,寫著名字的標籤默默的藏在標本罐後頭泛黃模糊,肢體的主人或許已蒙主寵召,一如這個疾病早已漸漸被人們遺忘

 

一開始,有些恐懼,恐懼著當年北門居民的恐懼,如同詛咒般,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肢體逐漸變黑、潰爛,無藥可醫,當終於有醫生願意伸出援手,唯一的醫療辦法卻是,截去末稍肢體,終生殘廢

 

黑暗中總會有光亮,以他們的醫學專業,大可以為自己賺進大把的鈔票,但這一群人,無私奉獻,為病患解除疼痛,給予希望,雪中送炭,莫過於此

 

 

釘在門柱上的三個字,仰望著王金河醫師的名字,高山景行,肅然起敬,三個字述說了北門過去的悲哀與溫暖,歷史、人文、風土,一併包含,在我眼裡,這個地方,比起那些無意義的裝置更加重要,但人們只是匆匆而過,指著殘肢說,唉額,那個黑黑的好可怕…

 

離開遊客中心,轉進井仔腳瓦盤鹽田,當年鹽田兒女辛勞揮灑汗水賺取溫飽的地方,成了觀光客遊樂的場所,扁擔兩頭的雪白海鹽,看來平凡,其實相當的沈重,聽到遊人指著鹽田說一句很妙的話:鉿!這樣鹽就會生出來喔?

 

 

嗯…的確,鹽是這樣就生出來了,不過你沒看見的是,他們頂著南台灣的酷暑引進海水,揮汗如雨的耙梳慢慢乾涸的鹽田,痛恨著驕陽如炙曬痛頸項,卻又害怕突如其來的午後雷陣雨把即將收成的海鹽消解融化

 

路旁古樸韻味的老房子還留著曬魚乾的木架,偏低的門楣只為了抵禦強勁的海風,過去的生活模式,一覽無遺,台南每年的跨年系列活動,總在這個地方送走舊年的最後一道夕陽,再到二寮迎接來年的第一道曙光,比起只是單純的音樂狂歡,似乎還多了那麼一點人文氣息

 

人潮即錢潮,不管當初是誰決定蓋這些,至少成功的為北門帶來經濟的成長,只不過,那些裝置藝術,絲毫沒有當地特色,任何一個城鎮只要能夠開闢出一塊空地就能輕易複製,人潮,也可輕易的移轉,在短視近利的金錢迷思之外,能不能多花一點心思來保留一些專屬於北門的意像,創造無可取代的文化價值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想飛的蘇珊 的頭像
    想飛的蘇珊

    如果這裡是峇里島的發呆亭

    想飛的蘇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